第112节
陈禹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1-14 21:48:49
心理诸葛040:惊天逆转
诸葛亮早就料定庞统很快就会在东吴碰壁,也很快会来荆州。所以,他以按察长沙、零陵等四郡的名义出行,故意避而不见。
诸葛亮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出于稍稍压制庞统的考虑。他是想让庞统依靠自己的推荐而获重用。如果两人在刘备跟前面对面,这封推荐信也就是失去意义了。而诸葛亮自江东吊孝回来后,压根没和刘备提庞统的事,就是最好的明证。
但庞统也是一时之才俊,他决不想按部就班,根据诸葛亮的安排来行事。他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通过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所以,他不会用诸葛亮的推荐信,也不会用鲁肃的推荐信。
当刘备听到门吏来报“江南名士庞统来投”时,刘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处于人生最低谷的刘备了。水镜先生司马徽那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话语已经被他忘在九霄云外。
当年他可以屈尊三顾茅庐,而此刻当庞统在他面前长揖不拜时,刘备心中却大为不悦。庞统继续吃长相的亏,刘备见他面容丑陋,哪里还会把睿智、多谋这些美好的品德与他联系起来?
庞统淡淡地说:“听说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
刘备也淡淡地说:“现在荆楚已经基本安定,也没有什么闲职。离这里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个耒阳县,正缺一个县令。你不妨去那里任职。等以后有空缺了,再重用你吧。”
庞统听到刘备这句话,真是像掉进了冰窟窿里。天下闻名的明主刘备,竟然会这样对待一个顶尖谋士。这一瞬间,庞统真的十分后悔自己没有去投曹操。
命运竟是如此多命运多舛,枉空负了安天下的大名。庞统的人生已经陷入了最深的泥淖。庞统该何去何从呢?
一个真的英雄,从来不会屈服于眼前的困难。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可以找到翻天覆地、重振雄风的途径。
庞统遭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难题呢?
人对外部事物、他人的认知会往往会受到首因效应,也即是第一印象效应的制约。也就是说,人会根据第一印象形成的刻板印象来看待他人。一旦你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就很难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了。
现在,刘备对庞统的第一印象很差。那么,他要靠什么来扭转这个不良的第一印象呢?是不是拿出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
推荐信固然会有一定的效应,但也胜不过刘备自己的“眼见为实”。况且,庞统根本就不想依赖他人的推荐,特别是曾经和他平起平坐的诸葛亮的推荐。
天无绝人之路。可以击败首因效应的是近因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体新近做出了与此前截然不同,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也是可以扭转此前的不良印象的。但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这条路必然布满了艰辛,若非真的具备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是不可能经由近因效应来取代首因效应的。
庞统默然离去,到耒阳县上任。
庞统来到耒阳后,根本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作乐。很快,他的懒散恶名就传到了刘备耳中。看起来,庞统是在原来的恶劣印象上变本加厉了。
刘备大怒:“竖儒竟敢乱我法度!”当即把张飞叫来,让他去耒阳县巡视,查明庞统的不法不公之事,就地处理。
刘备知道兄弟生性鲁莽,另派孙乾与张飞一齐前往耒阳。
张飞与孙乾来到耒阳,全县军民官吏全部出来迎接,唯独不见县令庞统。张飞问起县令何在?小吏回答说:“庞县令自到任之后,至今已经百日。县中之事,不论大小,从不理问。每天只是饮酒,从白喝到黑,整日在醉乡。今天是宿酒未醒,还在床上睡觉呢。”
张飞大怒,按照他当年鞭打督邮的脾气,当即要把庞统从床上揪来,痛打一顿。但好在孙乾就在旁边。庞统的大名,孙乾早就听说过。从他的角度来看,让庞统担任一个百里小县的县令,确实是屈才了。所以,孙乾断定,庞统是对此不满,才故意荒怠公事的。据此,孙乾劝张飞先冷静下来,把庞统叫过来,仔细询问一番,再下结论。
张飞同意,派人去唤庞统。庞统衣冠不整,醉眼惺忪而来。
张飞痛骂道:“我兄长把你当个人看待,让你当耒阳县令,你怎么敢整日呼酒买醉,耽误公事呢?”
庞统哈哈大笑道:“我又耽误了什么公事呢?”
张飞说:“你到任百日,从来没有理过事,还敢说自己没有耽误公事?”
庞统再度大笑道:“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又会有什么难断的公事?将军你先坐上一会,待我来处理一下。”随即唤来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小吏纷纷抱着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诉民尽皆叩首拜伏。
不到半天时间,庞统已经将百余日所积之事,全部断完。庞统投笔于地,哈哈大笑道:“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张飞这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猛将,见了这一番情景,竟然大惊失色。说实话,张飞此时对诸葛亮已经十分佩服,但从庞统处理公事之果断敏快,似乎连诸葛亮也比不上他。
张飞这才知道大哥刘备确实亏待了庞统。张飞是个直性子,连忙跪谢庞统,说:“先生大才,小子安知?我一定在兄长处极力推荐!”
张飞的折服,说明了庞统运用近因效应的极大成功。
庞统为什么要如此放浪形骸,不把公事放在心上呢?如果把他的行为看成是自暴自弃之举,那可是大大地错了。
要想创造出一个效力惊人的近因效应,就必须做好铺垫。就像纵马前要先后退,射箭前要往后引弓一样,这正是庞统以退为进,欲扬先抑的做法。只有让事情坏到了极处,然后庞统再施展手段,强力扭转,这才能反证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反之,如果庞统按部就班,就算把耒阳治理得井井有条,也不过是一个优秀县令。论功行赏,也不过是略升一级。而这距离庞统的期望值还差得太远。
庞统不懂得如何营造“光晕效应”,不善于使用“不情愿卖家策略”,这让他的求职之路布满了荆棘,受尽了冷落。但他没有屈服,而是用自己的才智,用“近因效应”洗涮了容貌这个先天不利因素以及明主求贤已经并不如渴的后天不利因素的双重影响,硬是从荆棘中另辟蹊径,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了应得的地位和待遇。
庞统傲然一笑,取出了鲁肃的推荐信给张飞看,而诸葛亮的那封信,出于“社会比较”的微妙心理,庞统这个时候断然是不会拿出来的。张飞看后,忙问道:“先生当初见我兄长时为什么不把这封信拿出来呢?”
庞统淡淡一笑,说:“我是担心皇叔不一定相信啊。”话中隐隐含了责怪刘备以貌取人之意。
张飞带着鲁肃的信回荆州去见刘备。刘备打开鲁肃的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
如果刘备当初看了这封信,哪怕是为了防止庞统去投曹操,也会对他加以重用的。但好在他运气不错,庞统终于没走,而且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绝非浪得虚名。
刘备还在感叹,人报诸葛亮刚刚回来。诸葛亮这一趟出门的时间可真够长的。若说他不是故意避而远之,谁也不信。
诸葛亮见了刘备的第一句话就是:“庞军师今日无恙否?”
根据诸葛亮的预断,庞统拿着自己的推荐信,刘备肯定要任命他为副军师。所以,他会如此发问。
没想到刘备回答说:“近来我派他治理耒阳县,他不管不理,我正要治他的罪呢?”
诸葛亮也没想到刘备竟然会如此安排这样一个治国大才,连忙说:“庞士元绝非百里之才。我曾经帮他写了一封推荐信的,主公可曾看到过?”
刘备说:“刚看到鲁子敬的一封推荐信,却没有看到先生的推荐信。”
诸葛亮说:“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诸葛亮明着是为庞统开脱,但实际上是因为自己处事不当而心生愧疚,有意加以弥补。但是,就连聪明如诸葛亮,也没有想到,庞统之所以酗酒误事,并不是心有怨气,而是故意为之,一边为一鸣惊人做好铺垫。
创建缓存:4056b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