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
陈禹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1-18 22:39:07
心理诸葛:43落凤之坡
刘璋听说涪水失守,大惊道:“没想到刘备竟会如此!”当即派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率五万大军,星夜往雒城进发。泠苞、邓贤二人先到,就在城外六十里处各自扎下一个大寨。
刘备这边也调兵遣将。刘备问:“谁敢建头功去取雒城二将的大寨?”也许是刘备见诸葛亮惯喜激将,忍不住也用了一下激将法。但其实他都用不着激将。比激将更有效的是选人。刘备这次进川,选的全是新人。哪个新人不想赶快建功立业呢?他们内在的自发动力远远超过了外在的激将带来的推力。
但现在刘备一激将,真是过犹不及了。黄忠魏延两人本来关系还不错。黄忠的命还是魏延给救的,但现在两人为了争功,也互不相让了。两人在刘备面前就要比拼,以决出先锋人选。庞统只好做和事佬,让两人各引一支军马,分袭两个营寨。
刘备方斩了泠苞,但张任顽抗。双方正陷入胶着之际,刘备收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信。
信是这样写的:“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刘备对诸葛亮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在他拿出天象、太乙神数等来说事的时候。毕竟,一个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天时运转,在隆冬季节借来东风的人,就算不是神,也离神不远了。而且,诸葛亮的信中有意在关键部位含糊其辞,更是增加了刘备的恐惧感。
诸葛亮说的是凶兆“主于将帅身上”,那么,包括刘备、庞统、黄忠、魏延四人都被涉及在内。这也是诸葛亮心机暗藏的地方。
诸葛亮原本认为庞统绝对没法说服刘备强夺西川的。但庞统的表现让他大为意外。诸葛亮当然是希望刘备庞统能够顺利攻取西川的,但在这个大前提下,他的内心也难免有一丝丝妒嫉庞统的意味。但是他决不愿庞统以及其他任何人觉察到他的这种微妙心理。所以,诸葛亮夜观天象,确实看出了凶兆就应在了庞统身上,但他只能将影响范围扩大化,模糊化,以防庞统或其他人误认为是诸葛亮担心庞统立功而故意用天示凶兆加以阻碍。
刘备担心危及自身,虽不甘心,但也想退回荆州。
但是庞统却不这么想。庞统想和诸葛亮一较高下的心理非常强烈。当年水镜先生司马徽那句话总是在他耳边响起。这代表了一种社会期望。诸葛亮已经通过赤壁之战向世人证明了司马徽所言不虚。而庞统则急需通过眼前的西川之战来证明自己。
从这种强烈的动机出发,庞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选择性知觉”的误区。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诸葛亮是担心自己立功,故意写了这封信来加以阻拦。
太乙神数,庞统也是会的。在这种认知知觉的驱动下,庞统也算了一遍太乙神数。但庞统算出了和诸葛亮一致的现象,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庞统对刘备说:“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
选择性知觉就是有这么大的效力,它可以让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释。诸葛亮和庞统都是精擅太乙神数的高手,当他们为别人推演天机的时候,往往是其准如神。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庞统为自己推算的时候,却根本无法做到客观冷静了。
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和庞统是可以完全互为替换的。既然庞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表面仁厚内心精明的刘备也不会不考虑到诸葛亮与庞统之间的竞争性关系(当初他选带庞统入川就是基于这个考虑),所以,刘备也倾向于信任庞统的说法。
庞统再三催促刘备进兵。刘备也就引军进发。此时,刘璋的重臣法正已经来投。庞统问法正:“此去雒城有多少路?”法正在地上画图示意。刘备取出张松此前所献地图,一一对照,发现无误后才放心。这也正是刘备精细的地方。通过这一比对,刘备才开始信任法正。
法正献计说:“山北有条大路,正取雒城东门。山南有条小路,却取雒城西门。两条路皆可进兵。”
庞统决定兵分两路,自己和魏延一路,走山南小路,刘备和黄忠一路,走山北大路。庞统的这个安排颇为诡异。他判定大路必有大军阻拦,小路则可出奇制胜。同时,他在选择大将时也选了更为年轻力壮的魏延(这也是刻板印象在作怪。黄忠之猛,几无匹敌。但从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来看,大都会认为少壮派的魏延更胜一筹)。
庞统的安排竟然是让主公刘备去冒险,却对自己的胜利最有利。这只能用“立功心切”来解释这一诡异之举了。
刘备却说:“我自幼弓马熟练,善走小路。军师还是从走大路,我走小路吧。”
庞统坚定地说:“大路必有军邀拦,主公引兵当之。统取小路。”一副当仁不让的样子。
刘备却因昨晚梦见一个神人用铁棒击伤自己右臂而心生疑虑。庞统说:“壮士临阵,非死即伤,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哪里可以因为一个梦就疑神疑鬼呢?”
刘备说:“我也不是因梦生疑。我是在想诸葛亮的信。军师,你还是固守涪水关,不要出击了。”
庞统哈哈大笑,再也忍耐不住,直抒胸臆道:“主公你被诸葛亮迷惑了吧?他只不过是不想让我立功,才故意这样说,来让主公你心生疑惑。心疑则生梦,哪里有什么凶兆呢?我庞统就是肝脑涂地,也要为主公拿下雒城。”
刘备见庞统说破了这其中的微妙关系,也就不好再坚持己见了。况且,诸葛亮和庞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对刘备也是好事,只要将其控制在良性的范畴内即可。一切都按庞统的安排行事。
庞统将行,坐骑忽然失蹄,将庞统掀下马来。刘备见了,心中不豫,连忙跳下马来询问。庞统仍是毫不在意。刘备却决定将自己的坐骑——白马的卢——换给庞统。这是刘备最擅长的施惠之举。庞统自然是深受感动。
庞统决没有想到,大路虽有大军阻拦,但小路如有埋伏,反而危险更大。蜀中名将张任,极善用兵,果然在小路上埋下了三千弓箭手。
庞统骑着刘备的白马,异常醒目。张任多次和刘备交锋,认得这匹马,远远望见,以为刘备亲率大军前来,就吩咐手下,所有的箭都瞄骑白马者发射。
再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不由心下生疑,问身边军士这是何处。有新降军士说:“此处乃是落凤坡!”
庞统大惊!心想:“我道号凤雏,此处名叫落凤坡,岂不是应验我要死于此处吗?”
为什么庞统此前苦苦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顾诸葛亮和刘备的相反意见,而竟然会在听到一个“落凤坡”的地名就恍然大悟了呢?
这是因为,尽管“选择性知觉”迷惑了庞统的判断力,但庞统毕竟是个不世出的高手。此前的种种可疑迹象,因为这个地名的警醒,顿时让庞统从先前的误判中清醒过来。
庞统当即命令后退,但哪里还来得及?
三千弓箭手对准了骑白马者一起发射,箭如飞蝗,全部射在庞统身上。
当年徐庶曾经说过,白马的卢,虽然神骏,却又妨主之嫌。刘备骑行多年,未受妨害。而庞统只骑行一日,就遭应验。可叹刘备一片好心,反而害了庞统。可怜庞统,身怀绝技,壮志未酬,就此殒命。
命运的安排真是神鬼莫测!庞统有多少个机会可以免遭杀身之祸,但终于还是一步步走进了冥冥中的天意安排。这其中的奥秘,却也不是心理学可以解释的。
张任射死庞统,大败魏延。刘备这边也遭到刘璝的强力阻击,败退而回。
刘备得知庞统死讯,悲痛不已。黄忠建议速向荆州报讯,请诸葛亮前来商议攻川大事。
却说诸葛亮在荆州,时值七夕,大会众官。忽见正西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落,流光四散。诸葛亮一惊,掷杯于地,掩面大哭道:“哀哉,痛哉!”
众人急问缘故。诸葛亮说:“前几天我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连忙写信给主公,要他小心设防。没想到今晚西方星落,庞士元命必休矣。”
诸葛亮这次直接说出来凶兆所指是庞士元。但此前的那封信却是含糊说是“将帅”。
诸葛亮的伤痛是真伤痛!能力越强的人,控制欲也随之越强。诸葛亮虽然想将庞统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有一些微妙的想法。但这只是细枝末节。其主流仍然是两人齐心协力,共扶刘备,开创大业。而如今庞统一死,不但是刘备痛失一臂,诸葛亮也是痛失得力助手。以庞统于宿醉中半日内理清百日所积公务的行政奇才,如果能够一直作为诸葛亮的副手,那么诸葛亮可以把主要的精力腾出来,谋划战略,制定战术。如此卧龙凤雏联手,天下谁人能敌?庞统死后,诸葛亮只能独木擎天,事无巨细,悉数过问,最后也只能积劳而死,也未能实现汉室中兴。
庞统之死,对诸葛亮的打击是很大的,其对蜀汉的深远影响也将在今后的漫长岁月中逐渐显现出来。
×××××××××××××
心理感悟:看见猎物的时候,往往看不见陷阱。
创建缓存:bc61b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