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和你是不一样的人。无论对谁,我们要有胸怀去接纳、包容、欣赏,而非粗鲁地论断和无礼的批评。
日期:2009-1-13 17:01:38
生活是一种选择(2)
近期读了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感触收获颇多。他指导创造的完美的两性沟通方法,也一样能改变其他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改变自己,真心去操练他的理论。很高兴跟朋友分享读书心得,兴致勃勃地告诉她我准备在现实生活中练习练习,她却一副漠然地回应我:“算了吧,我还是不想改变自己,生活何必那么辛苦,为难自己!”
姑姑轻声地告诉我:“你跟LG说话的语气不够柔和,做好用商议的态度而不是命令的口气,男人最反感别人命令他了!”我可以充耳不闻,回应她我就是这样的说话习惯;也可以好好想想自己说话态度、语气是否有不妥之处,有没有可改进的地方。我选择后者,话出口之时,会下意识想一下,是否可能用更好的方式,措辞来表达自己?也许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我不会轻易说出赞美的话语,也不善于说正面话去肯定别人,更多的时候是批评挑剔,用的是不满的口吻,硬邦邦的态度。
普查曼博士列在爱的语言之首的是:肯定的语言。很多时候,不在于我们说了些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说,用什么方式、以什么语气。爱是提出请求,而非要求。在说话之时,我会有意识过滤抑制那些负面的话语,缓和不满愤懑的态度,学习操练以正面肯定话语代替,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表达。在一次和LG到市区办事过程中,我生硬有些难为情地操练起来,开始赞扬他,说些体恤的话,果真蛮见效,LG很受用,一直开车把我送到单位,没有丝毫情绪和怨言。哈哈!神奇的语言力量,俺是尝到了甜头了,以后要再接再厉!
有一对好朋友夫妇,夫妻关系长期僵硬冷漠,丈夫最不喜欢妻子说话的口气和抱怨的话语,妻子最受不了丈夫对家事、孩子的漠不关心,袖手旁观。妻子改不了说话的习惯,丈夫以不为对方服务的态度对抗妻子,拧上了较劲了,他们都只想做自己,不想为对方改变自己。其实,只要有一方为对方改变自己,他们的关系一定会缓和改善。也许人们总是太爱自己,所以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认为问题的都出在别人身上。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坚持自我,不想也不能去改变自己,重复过去,不管是对还是错。我们活着,只是在重复着过去,过去的经验,过去的习性、过去的行为模式。我们一定会受挫,于是归咎别人、环境、宿命。
我们也可以选择:凡是不得,反求诸己。遇到问题,先从自身寻找原因,反省检讨自己,改变自己想法、态度、做法,
寻求解决问题的转机和出路。
日期:2009-02-23 16:30:29
生命里那些我们必须承受的事情
首先是我们的父母。
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父母,父母是怎样的人,我们没有丝毫选择的权利。而我们父母却是生命之初最重要的人,深深地影响我的成长,在我们年幼无知的时候,我们依赖父母求得生存,在生活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我们最早最重要的老师,不管这个老师是否好还是坏,不管他们是否有资格,能否胜任,我们都从父母的言行、为人处世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他们的习性、方式。
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很可能习得的生存模式是错误的,有偏颇的,成了痛苦的根源。因为在我们童年的成长过程是吸收性心灵,在成长环境影响我们的因素内化,成为我们看似本质的一部分。
每个生命都渴望爱,特别是年幼时的稚嫩和脆弱,更加渴望被呵护、关爱、体贴。而我们的父母都只是用他们的方式爱我们,抚养我们。但很多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和风细雨温暖的爱,而留下了打骂、责备、批评、打击等痛苦的记忆,而父母觉得他们也尽自己所能养育了我们,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也不自知地伤害了我们。
而今,跟父母在一起生活,我也觉察到以前从来没有感觉到的东西,也许当我还没有离开家的时候,我的一切都出自是父母,不管是生活模式,还是情感体验,都是一体化的,丝毫没有觉察有什么不妥,或有更客观正确的方式取代它。
庆幸的是,我已经重建了新的生活模式,不再陷入旧日错误模式的漩涡。而父母依然如此,为一些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而恼火、冲突、情绪败坏。而我已经是个平静的旁观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也能着手去缓和解开它。生活在继续,我们都在成长,包括已经年老的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同时我们也习得了他们的秉性、生活模式,很可能在生命的最初,我们生命洁白的图纸并没有描绘美丽的蓝图,却涂抹了太多斑驳的错误,我们在这样的错误中痛苦觉醒后,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擦去最初糟糕的涂抹,重新构建自己的生命蓝图。这是个痛苦的历程,却也是必经的旅程。
曾经痛苦在心底里质问父母,为何要带我来到人间,却活得如此遭罪?他们交织的错误在我身上纠缠、共振、强化,好像一个无法挣脱的网将自己捆绑。无论如何,我们得活下去,带着做人的尊严。
很长的时间,活着就是生命的重建。不断地觉察、反省自己,参考别人的方式,引领自己走上修正之路。
当听到看到人们在痛恨自己父母时,抱怨他们的错误、他们给自己伤害时,无法排解过去痛苦、恐惧的体验,直至摧毁了今天的生活。
我深深地理解这样的感受,却也为他们在成年后放弃自己的选择,走出曾经的错误,修复心灵的创伤,在自己更广阔的天空,选择属于自己生活,而不是重蹈旧辙,所有的不如意都抱怨归咎父母。父母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我们未成年深深地影响我们,但他们并没有注定要影响我们一生,而是我们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选择了让父母影响我们一生,让他们为我们的人生负责,这样我们逃避了责任。
在我们年幼无知时,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影响,不管是怎样的错误和伤害,留在最初的生命印记,是我们生命所必须承受,这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起点,从此开始独立自主地描绘生命的轨迹!
日期:2009-02-24 10:27:15
生命里那些我们必须承受的事情(2)
其次,是成长的代价。
在我们懵懂无知、涉世未深的年少岁月,我们缺乏社会经验,对人性也洞察不够,生活中工作上,我们会遭遇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人性的虚伪与险恶,我们会痛苦、受伤、受骗,无法释怀。这些负面的东西很可能让我们觉得人生灰暗,悲观失望,生命最初对人生、社会美好的期待和向往与现实有很大的落差,心理上的落差让人难以承受。也许是我们自己成长的环境太过单纯,也许是父母从来就没有在这方面给我们打过预防针,也许是我们天生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对自己不能接受的负面东西置若罔闻,我们缺乏对现实的认识,当黑暗来临,我们措手不及、受伤、愤怒。
生命里这样的伤痛我们必须承受,即使是从零开始,我们也要告诉自己:应该打碎的是梦,而不是现实。学会与社会链接,不断地调整修正自己去适应、顺应现实,因为现实是我们生活的坚实土壤,在我们无力改变现实时,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想法、态度,让自己保持心理平衡,活得自在。
第三,承受所有自己选择的结果。不管是自己主动或无知地放弃选择权(这也是一种选择)所带来的失望和痛苦,还是自己错误或不成熟的选择导致失败的和不如意,我们无法归咎、责怪别人,抱怨恶果,这都是我们心甘情愿的选择,不管对错、是苦是甜我们都愿意面对、承受。
生活中妈妈总是抱怨父亲不会做家务,特别不满的是他不会做饭。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极少做家务,他也不会,也许是那时一直有任劳任怨的奶奶帮忙着。去年到了我家后,他已经负责家里接送孩子、洗衣晾衣、拖地,收拾东西,做饭时帮妈妈打下手:洗菜、剁肉、擂茶。但是,妈妈还是不满,说谁谁能更能干,你父亲连饭都不会煮,差得远了。妈妈还时常为父亲做得不满她意,而批评指责或牢骚满腹。
创建缓存:bf794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