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97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琳不客气地说我一通:“你怎么老以自己来说别人呢?只有你喜欢围着孩子转,这是你选择的生活方式,人家选择自己的活法,不知过得多快活!”
      
        言之有理,无言以对。
        琳跟我说起她姐,她姐同学在酒店开房请她姐去打牌吃饭,她姐说还不如在同学家打牌舒服自在,吃饭时,又说,还不如在家里做得吃的好而健康。回家后还喋喋不休地跟琳说同样的感想,琳恼火了:“怎么感觉你说这样的话总有点酸溜溜的,这样说让旁边孩子听到了会以为在外面吃就是不好,不愿意出去与人交往,对孩子影响很坏!”
      
        她姐说:“我这样说有错吗?这都是我真实的感受!难道我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琳说:“你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自己憋着就是了,别人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你这样说让人很扫兴的。”
        我问琳:“以后她同学不会再叫你姐去了吧。”
        “再也不叫了。”
        我们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实是一种自恋,也是不能接受别人不同于自己做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那些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只属于个体,每个人几乎都有不同的体验,多元化多选择,与人和谐融洽相处基石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尊重接纳别人的做法。世界万千,有容乃大。
      
        我与琳有些地方很不一样,她有时说出来的一些言论,我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我心里明白,来自于她不同的声音,让我更了解别人不同的想法和理解,她有她的角度和理解,也有她的道理。我如果能够开放心态,尝试去理解接受,慢慢地发现她言论自有一番道理,给我不少启发。
        不管是生活方式各异,还是个人对外界的态度:开放还是抗拒,全在于我们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日期:2009-07-10 23:51:16
        孩子是成人之父
        今天孩子有些感冒,还好我请假在家,一早带他去看了医生,回家煲药他很乖地喝了,还说不苦,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中午吃完午饭,我在三楼写了一篇日记,他陪我,然后下午二楼午休,先给他讲了《成长与性》的两章节,然后睡觉。一心希望他好好睡个觉,能够快点好起来,我迷糊中睡了一会,他还在玩大毛巾,我有些生气,忍不住拍打他的大腿,他有些委屈,翻过身去,又睡了一会,我看他还没有睡觉,他还在一边伤心,我恼火而焦躁起来,看来他是睡不成了,我也没有心情继续睡下去了。我终于明白小小的愤怒表达有时并不能每次奏效,让他兴奋的神经有所抑制,顺势睡觉。他见不睡了,也就爬起来,走到梳妆台边上玩起来了。
      
        我没法像他那样快摆脱烦恼,倒在一边担忧起来,为他缺少睡眠将会是怎样瘦弱矮小的身材而忧虑。开始在他一边喋喋不休发泄:孩子,如果你不睡觉,细胞没有得到好好休息,成长不好,在街上最矮最瘦的那个孩子就是你!孩子开始哭起来,我想让他哭一下也没有关系。我又愚蠢唠叨一次。他突然来到我身边的床头柜,猛地拉开抽屉,拎出针线盒,又马上掏出装药的饭盒,我原以为他要找什么东西,看着他,他不管不顾使劲地撒里面的东西出来。我才知道他在发泄自己的强烈的压抑和愤怒,我叫他不要这样,他跑过去书桌边,拉开了那里的抽屉,此时,我意识到自己多么愚蠢地触怒了眼前的小男子汉,赶紧下床过去把他抱起来,他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不停地哭泣、咳嗽。此时,我悔恨交织,苦乐交集,也跟着哭起来。我跟他道歉:“妈妈不应该这样说他,不应该如此打击他。”
      
        孩子渐渐平静下来,我和他一起转入下一个节目:画画。画为心声,我想孩子可以通过画画表达自己,释放内心。问他:“要画怎样的画啊?”他说,他要画一个男孩在跳舞,很开心的样子,他想画开心的画。也许他心中有他的悲伤,他总能扑捉到生活中开心的场面:爸爸在风雨中翻飞的伞,收费站那个小伙子说话可笑的样子。
        我忽然觉得孩子脾性跟他老爸太像了,委屈压抑受打击后爆发的激烈愤怒,发狂似地寻找物品发泄。孩子有些不开心的感受他不愿意说出来,宁愿一个人承受,不想再去跟别人提起。他能敏锐地感知我的内心,睡觉时问我跟谁说话,让我非常诧异,这小子怎么知道我上网跟人聊呢?我都是他睡着后才离开的。
        他有他的感受,我不能强迫他接受我的意愿,我的希望和意愿只是自己非常主观的想法,并不客观也不能理解他的感受。他没有午睡,很可能是他睡不着,他也无法控制他的大脑和思维,并非他主观意识不睡午觉。为什么我不能理解体贴自己的孩子?却如此自恋作出种种言行去伤害他?
        这不是爱,是对他无情的伤害,把自己的担忧、焦虑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用自己悲观的预期去恐吓孩子,如此的言行中没有理解、没有体贴,更没有爱!孩子的愤怒反击是对的,我感到欣慰,他可以对我发泄他的不满和怒气,我对他是安全的,他不必压抑委屈自己。
        他的愤怒表达促进了我的反省和改过,我感谢孩子,让我深刻领悟到,养育孩子其实也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难得成长机会,让我从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言行清醒地认识一个真实的自我,促进自我完善。是孩子,让我了解什么是真爱,什么才是爱的表达,爱更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和体贴。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赞同史坦纳(华德福、人智学的创始人)说的:不要老想着我们能教孩子什么,而应该想到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习什么。孩子是成人之父。
      
        日期:2009-07-13 16:02:17
        选择与承受
        今天早上赶不上7点45分的楼巴了,妈妈问我:“需要踩单车出去坐车吗?(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看看时间还早,我答道:“不用了坐8点的楼巴还有20多分钟。”我走出门口去坐社区楼巴出去车站坐车,也就5分钟左右,当我看见不远的街口处,一辆楼巴刚刚驶过,我不得不等下一班车,耗时7~8分钟,预感到赶8点的车没问题,很可能没位置坐了。看看自己未能痊愈的伤脚,走又走不快,我知道自己做出多么不明智的选择。
      
        当我赶到车站时,没位了,只能站着。对我恢复初期的伤脚是一种挑战,现实就这样,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自然发生的结果,没有任何推脱的理由和抱怨。我一直靠另一个健康的脚承重站着,直到半个小时后有人下车,才坐上位子。我想如果现实要继续站着,我也可以承受,哪怕双脚僵硬。
        无论发生什么事,面临怎样挑战,不管我们的状态如何,当时的境况在怎样,我们对困境的恐惧,对自身局限的忧虑都是没有用的,唯有调动自己全部的积极能量,直面困难,乃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日期:2009-07-13 16:40:54
        思维的惯性
        上周四,一起等楼巴一个同事说他昨天把东西丢在附近的小店旁,忘了拿直冲去赶楼巴了,今天小店老板娘问他,他还一点也没想起来丢东西的事情。我笑他:几时把脑袋丢了可糟糕!他不太高兴了:“做人何必那么紧张呢?忘记东西也是平常稀松的事!看你把它说成多严重似的!”倒也是,我马上跟他承认自己的不是,做人需宽怀些,他出乎意料地说我:“不错,不错,从善如流!”多年来,让我成长的正是这种能接受批评的态度,能自我反思反省,从错误偏执中走出来。
      
        在上上节中,我为孩子不怎么睡午觉,产生的焦虑心理和悲观预期,再次呈现了思维的惯性。
        昨晚,跟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准备帮她办个超市会员卡,按上次超市要求买够28元,花一元办卡,谁知超市又有新规,要买够58元,花5元办卡,我没有办成,开始唠叨妈妈:“超市未开张时,一元办卡,让你办,你不办,说没用,现在成天拿我的卡。上次要给你办,你又没带身份证。而今诸多办卡要求,还花钱。”我唠叨了好几次,自己都受不了,告诫自我:不说了,到此为止。当时,我陷入了一种败坏的情绪之中,看到的全都是事情的负面,并不断扩大泛化它的不良影响,让自己的情绪更加不好。当时我是父亲的化身,在无意识地重复父亲的反应模式,如果父亲出现这样的情景,我是多么的清醒和反感。
      
      




返回目录

[94]   [95]   [96]   97   [98]   [99]   [100]  

[首章]  [尾章] 97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123ed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