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97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突然,一个中常侍急急忙忙送来了一个包裹,鼓鼓囊囊的一大包。走到刘庄跟前,轻声奏道:“陛下!有东西给您。”刘庄有些心不在焉,懒懒地问:“谁送来的?”中常侍奏道:“东海王派人送来的,说是请陛下马上就看,不可迟延!”刘庄吃了一惊:“大哥送来的?快!呈上来!”
      
        众所周知,刘庄的生母阴丽华与刘疆的生母郭圣通是“死对头”,而且刘庄还抢走了刘疆的储君之位,按照一般情状,两人之间多半应是势如水火,必不相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刘疆与刘庄之间的私交却是不错。对于大哥刘疆的才学、人品,刘庄是极为敬重,刘疆也欣赏四弟刘庄的聪颖睿智,自愧不如。两人之间的情谊甚深,甚至超过了与彼此同母兄弟之间的关系。另外,两人都是饱学之士,酷爱儒家经典,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即便在建武十九年六月刘庄做了新太子、刘疆改任东海王之后也是如此。建武二十八年以前,刘疆还在京师居住时,两人由于住的很近,不时有些往来。
      
        几年来,刘疆一直身患重病在洛阳休养,刘庄也不时地前去探望请安。在吊祭先帝刘秀时,作为刘秀的长子,刘疆还是强撑病体哭临其丧。刘庄见大哥病的如此严重,心中颇有不安。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大哥却突然派人送信来,难道是病危了不成?这么大的一包竹简,难道会是遗表吗?刘庄本来就很性急,想到这里,心中更为焦虑,赶紧吩咐:“快,呈上来!”
      
        打开一看,却是一封刘疆亲笔写的奏章,还有一封私人信件。打开奏章一看,里面只简单写着几列字:“臣疆有罪,请陛下宽恕。详情悉见此书,请陛下御览。臣疆顿首。”刘庄有些莫名其妙:“有罪?大哥有什么罪?”在满腹狐疑不解中,刘庄打开了那封私信。
        当刘庄看了这封信的开头几列后,脸色顿时阴沉了起来。看到半截,愤然而起,狠狠地将竹简抛掷在地,破口大骂:“无耻!真是禽兽不如!”中常侍们吓得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是好。
        刘庄脸色铁青,气的嘴唇颤抖。他颓然坐下,想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他的胸口依然起伏不定。愤怒,已经让他无法冷静下来了!他大喝一声:“来人!火速召赵太尉入宫见朕!快!”身边侍立的中常侍如蒙大赦,惶恐奏道:“奴婢遵旨!这就去!”就在他接近殿门时,突听背后传来了一声招呼:“慢!”原来,刘庄竟然已经下殿,快要走到门口了。他面无表情,静静地吩咐:“你们都下去吧!朕要一个人呆一会。”
      
        此刻,大殿里空无一人,只剩下一个孤单单的刘庄。他的脸上怒容已经消散,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他默默地弯腰拾起了竹简,将其轻轻放到御案前,然后坐下。在青灯之下,他将厚厚的竹简摊开,凝神屏吸,细细地读了起来。
        原来,这是大鸿胪郭况写给东海王刘疆的密信,没有时间落款。不过,从书信的内容可以大致判断出,它写于刘秀驾崩前。此信的大意如下:
        第一,为前任皇后郭圣通的被废不平,认为刘秀亏待了郭氏以及东海王刘疆。信中举了三个例子:
        一是指责刘秀不念夫妻情分,无情无义。建武十七年十月,刘秀无缘无故地将郭圣通废黜,将其迁居北宫。信中声称:“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
        二是翻出多年前的那桩陈年老账,指责刘秀迫害沛王刘辅。
        信中声称:“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
      
        三是暗示先帝刘秀授意驸马梁松蓄意陷害郭氏,准备置郭氏于死地。
        信中还指责:“沛王府的郎官们无不暗地里悲伤不已,都为王爷的遭遇而寒心叹息!”
        第二,此信还散布天象变异,暗示国家近期将有大难。信中挑唆道:天下人心思变,其潜力真是不可估量!如果将沛国、东海二国之兵聚集,起码有二百万以上,此汤、武兵也!有了如此大军,突破太行山天险杀入洛阳,真是易如反掌!
        信中还说:“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事者,皆云白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当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辄变赤”云云。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根据天象,未来的变化将不利于太子刘庄,国家将有大变发生!第三,露骨地鼓动东海王刘疆举兵造反。
      
        信中说:“臣夜观天象,见太子之星趋向昏暗,变成黑色,其运将衰。红色的星象,必将有兵燹之劫。希望东海王顺应天命,努力奋起,要为夺回皇位而奋斗!”
        信中继续煽动:“昔日高祖皇帝起于亭长之身,先帝本来也不过是舂陵的一个草民!何况大王是陛下的长子,昔日的储君呢!大王若是举兵奋起,上顺天意,行必成之大事;下应人心,雪除沉没之耻,也可报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倘若犹豫不决,一旦太子登基,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
        信的末尾,还指出了刘疆无所作为的严重后果。信中说:“臣窃见相师、卜者们说,大王命中当大贵,有真龙天子之气。圣上久病,怕是不行了。一旦他驾崩,由于人心不服太子,闾阎之伍尚愿为盗贼,都要揭竿而起,何况大王呢?到了那时,大王如果再要有什么想法,怕是晚了!自古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而今新立之帝,哪个不是众人所拥立的?强者为王!但愿大王效法高祖、圣上,千万不要像公子扶苏、将闾(二人皆秦始皇之子)那样,最终落一个呼天抢地的下场!”如此恶毒、大胆的狂悖言语,岂是人臣之所当言?这可是灭族之罪!也难怪刘庄为之大动肝火:真是颠倒黑白、居心险恶!
      
        不过,刘庄此刻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在反复将信看了几遍之后,他那张白皙丰满的面庞上稍稍泛起一阵红色。一会儿,刘庄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喃喃道:“郭况,朕看你没有这么大的胆子!除非你是活腻味了!”过了一阵,他又自言自语:“看来这背后,还是另有其人啊!”
        刘庄站起身来,围绕着殿中悬挂的灯火来回踱步。他一边走,不时用手轻轻拍打自己的额头。几个时辰过去了,起初的混乱思路逐渐在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最终,他终于作出了决定。略微定了定神,他高声喝道:“来人!”几个宦官应声而出,垂手而立。刘庄朗声发令:“速速准备车马!明日一早,朕要去东海王府中探疾!”
        真是奇怪,刘庄凭什么断定此信绝非郭况所写?朝中出了如此大事,他为何不找太尉赵熹商议?还有,他如此急着赶去刘疆府上,又要做什么呢?
      
      日期:2008-11-6 9:37:05
      
        (四)新君之心
        刘庄的性子有点急,当他第一遍读完那封私信,就想马上就去东海王府上问个究竟。猛然间,他觉得没有考虑清楚的话,就这么冒冒失失去了,结果恐怕不太好。他最终决定,还是次日再去为好。
        凭着他对“舅父”郭况的印象,凭着多年来对大哥刘疆的了解,凭着直觉判断:两人联手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他的心中还有几个疑团没有解开,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也需要亲自找刘疆验证一下。
        夜深了,刘庄躺在榻上,却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他在做着最坏的打算:退一万步说,假如郭况真的丧心病狂,真想与刘疆联手谋反,他图什么呢?当年,先帝对他们郭家可真是不薄啊!多年来的那些往事,一幕一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当年,刘秀废郭立阴,又以刘庄取代了刘疆,还把郭氏所生的皇子们大都赶出了京师,这些都是事实。无庸讳言,刘秀确实做的有点“过火”。刘庄心里也觉得有些对不起大哥,也对“大娘”郭圣通暗自生出了恻隐之心。
      
        看着郭圣通那张充满怨恨的脸,新任皇后阴丽华心中也是隐隐作痛。圣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若是换了到自己身上,难道不也是一样么!这个温和敦厚的女人,在取代了郭圣通的位置后,时常温言宽慰刘秀,劝说丈夫对郭圣通好一些。尤其是刘庄做了皇太子后,她也时常告诉刘庄:“有空劝慰一下你大哥吧,别让他太难过。”刘庄是个孝子,他遵照母命,时常在父皇面前为刘疆说些好话。
      
        眼见阴丽华母子如此深明大义,刘秀的心里也充满了欣慰。得到了阴丽华、刘庄的支持,刘秀心平气和多了。此后的十五、六年时间,刘秀几乎倾其所有,用尽了一切方法去宽慰郭圣通、刘疆母子。那么,刘秀又是怎么具体对待他们的呢?
        建武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刘秀在废黜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皇后之后,内心也是饱受煎熬。他为了安顿好郭圣通的下半生,煞费苦心地做了安排。他特诏改封郭圣通的爱子——原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并兼食常山郡。刘秀还特地给郭圣通加上了“中山太后”的尊号,令其提前享太后的待遇(尽管刘秀本人还活着,按常理郭氏是无权享受这一待遇的)。
      
        即便如此,刘秀还是觉得亏待了郭圣通。为了弥补郭家的损失,刘秀开始了新的追加“补偿”行动:
        建武二十年六月十九日,刘秀下诏任命郭圣通之弟郭况为大鸿胪。此后,他与阴丽华作主,将两人亲生的四姑娘——淯阳公主刘礼刘许配给了郭况之子郭璜。此后,刘秀还多次亲临郭况家做客,赏赐金帛,丰盛无比。朝野艳羡不已,号之为“金穴”。
      




返回目录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首章]  [尾章] 196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40b60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