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由于刘庄是当年的主要具体经办人之一,对这事是最清楚不过了:
废后郭圣通一直对败在阴丽华手下耿耿于怀,被废以来一直郁郁寡欢。她的儿子们也对父亲极为不满。
日期:2008-11-8 16:45:20
尤其是沛王刘辅,经常生事,最令刘秀头痛。他是郭圣通最疼爱的儿子,为人也很聪明,可就是不走正道。他懂得刘秀的心思,父皇畏于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除非他刘辅谋逆,否则绝不敢治他的罪!否则,有人就会说:“圣上废了皇后,换了太子也就算了,难道是要把郭氏的后裔斩尽杀绝吗?”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寿光侯刘鲤手刃式侯刘恭一案中,刘辅犯了这么大的事才被关了三天就释放的根本原因。更有甚者,在那年六月,刘辅借着给郭圣通办丧事,故意命人把刘鲤、刘恭的棺木与郭圣通的灵柩并排拜访——这明摆着是故意给刘秀难堪!
刘庄也知道:听了李秘密派人将宾客棺柩迁走下葬,又下令:“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就是所谓“三尸伏堂”一事的来龙去脉。
自从出了这件事,刘秀的精神遭受了一定的打击。当时他年老多病,昏眩日甚,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再也经受不起这份煎熬了。为了能多活几年,还是“眼不见为净”为好。最终,刘秀决定:将郭圣通、许美人所生的成年皇子们全部赶出京师,免得再与阴系皇子们发生什么不必要的冲突。他被迫当年八月十九日下诏,将东海王刘疆、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淮南王刘延统统都被撵了出去,郭、许二系皇子在京城里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中山王刘焉。
很显然,赶出去绝非“治本之策”。刘辅、刘康、刘延等非阴系诸王到了封国,为了一出胸中恶气,他们在当地越发嚣张,桀骜不逊,害苦了老百姓。至于刘秀对他们说的那些警告的话,他统统当是放屁,毫不理睬。尤其是刘辅、刘康、刘延三人,在各自封国尤其作恶多端。为了发泄胸中的怨气,他们时常纵容王府恶奴欺压当地百姓,不是欺男霸女,就是强占民田,结果被有司官员多次控告弹劾,虽然也多次遭到刘秀的严厉申饬,然而他却一直是满不在乎,一点也不害怕。
四五年各地上奏诸王的表现,刘庄也都一清二楚。这些事,在刘庄的心中震撼极大:“再不惩治,这还了得!长此以往,国家危矣!”尤其是刘辅“三尸伏堂”一事,刘庄最为气愤不已:“父皇真是太仁慈了!这帮兄弟们,也真是太不像话了!换了我,他敢!”
日期:2008-11-8 16:47:30
刘庄还清楚地记得:此案发生后,父皇是把此事的详情作为“反面教材”用“尺一之书”(一尺一寸的竹简)亲笔写成家训,借以警告教育子弟们。故而,此事的知情权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除了刘秀本人及刘庄、李、梁松等几个经办人以外,也就是几个皇子知晓。
而郭况是主管朝廷礼仪的大鸿胪,没有参与办案,他怎么可能知道?就算他有所耳闻,怎会知道的如此详细?退一万步说,如果此信说此信真是郭况所写的话,只有一种可能:郭系五皇子中的某些人把消息泄漏给了他。但是,那时恰好适逢寿光侯刘鲤杀人案东窗事发,刘辅刚从大牢里被放出来,刘疆自身难保,刘辅、刘康、刘延吓得魂不附体,岂敢胡说八道?更何况,刘秀当时正在火头上,刚刚颁下了严禁朝臣结交诸侯王的严令。郭况有几个胆子,敢去往枪口上撞?
据刘庄所知,郭况一向谨慎自守,而刘辅却一贯骄横不法,二人之间来往并不密切。这样的事,郭况怎么可能知道的如此详细?甚至连如“三尸伏堂”如此关键性的细节都了如指掌?
既然写信人不大可能是郭况,会不会是李、梁松会不会就是写信人呢?刘庄认为这绝无可能。
李为人端正忠直,一向为刘秀所重。圣上有严令在先,再加上司隶校尉的工作纪律,他岂敢泄密?
至于梁松,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刘庄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起初,对于父皇竟然把大姐舞阴公主刘义王许配给梁松为妻,刘庄很不理解:这种欺上瞒下的势利小人,岂能做帝貋(驸马)?真是有辱皇家脸面!到后来,刘庄才慢慢懂得了刘秀的苦心所在:梁松他老子梁统是河西宿将,在凉州十二郡威望极高,仅次于前大司空窦融。国家初兴,为了安抚梁氏,保持凉州的稳定,刘秀把大公主许配给梁松,完全是为了笼络住梁氏。当然,梁松本人的巧言令色以及阿谀逢迎,最终讨得了刘秀欢心,也是重要的因素
日期:2008-11-8 16:48:55
刘庄对梁松的底细很了解:此人既是他的半个“亲人”,也是他的半个“仇人”。
说是半个“亲人”,当然是因为梁松是刘庄的姐夫。说是半个“仇人”,却是因为梁松当年公报私仇,恶意陷害刘庄的老丈人马援。马援是开国名将,战功赫赫。精忠报国之心,四海景仰。早年,刘庄也是他的仰慕者之一。至于马援最终落得一个革爵议罪的悲惨结局,刘庄也很同情。
作为高层圈内人之一,刘庄知道很多内幕:马援的死,与梁松的蓄意陷害大有干系!故而,当刘秀事后稍有后悔,与母后阴丽华作主,决定将马援的小女许配他做太子妃之时,刘庄毫不犹豫地就满口答应了。结婚之后,刘庄与马氏异常恩爱,琴瑟和谐,日子过的和和美美。马氏从不在丈夫面前提起父亲,偶尔提到娘家时,总是神色黯然。刘庄与马氏夫妻情深,难免对这位姐夫大人恨的牙根痒痒。
由于马援的案子是父皇钦定的,加之刘庄皇太子的特殊身份,自然不便表态。此事虽然发生在刘庄娶了马氏为妻之前,但刘庄始终免耿耿于怀,早就在心里下定了决心:“梁松,你小子小心点!要是撞在我手里,有你好看!”
虽然刘庄对梁松心中仇恨,他也并不糊涂。他早就看出,梁松根本就是一个草包,毫无本事。全靠着老子的恩荫补了官,本身一无是处,胆子也很小。因为建武二十五年越骑司马杜保一案,梁松被刘秀收拾的灰头土脸的,差点丢了性命,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也许是为了戴罪立功,重新获得信任,他才告诉虎贲武士以及主管官吏:‘只要发现有歹人作祟,尔等可以便宜从事,勿有所拘!这岂不是难得的封侯机会么?’”
这种极为隐秘的私下密令,郭况怎么会晓得?再说了,他梁松有几个胆子,竟敢泄密给郭况?
综上所述,李、梁松的可能性基本排除。最大的嫌疑当然是落在了五位郭系皇子身上。刘疆本人不可能。自己给自己写信,然后又主动揭发?总不会是他精神失常了吧?在其余的四位皇子刘辅、刘辅、刘康、刘延当中,刘辅的可能性最大。此外,那件皇家专用的“绿绨方底囊”,也大大加重了刘庄的疑心,越发怀疑作乱者必然出于非阴系皇子之列!
日期:2008-11-8 16:50:30
至于与自己一母所生的其他三个兄弟,刘庄几乎没往这上面想。琅邪王刘京是他的幼弟,与他关系很亲密。东平王刘苍人品贵重,朝野瞩望。山阳王刘荆虽与他不太来往,但毕竟是从一根肠子里爬出来的,岂能作出如此禽兽不如之事?
看来,要挖出幕后的主谋,还真是有点难度。几天过去了,一直没有消息,刘庄有些愁闷。
几日之后,东海王刘疆方面突然有了消息。东海王刘疆上奏声称:本府的家丁无意中逮住了下书人,已经将他拿住押解送入宫来。其实,刘疆接到书信之时,早就将下书的苍头控制在手了,此刻他探明了刘庄的底,这才交人。刘庄大喜,急忙命人审讯。此人倒也痛快,没怎么审他就招了。据此人自供称:他是山阳王刘荆家人,奉了王爷命冒充郭况的家奴偷着去给刘疆下书的!
刘庄得报,极为震惊:天哪!刘荆可是与他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放着好好的诸侯王不做,他居然想造反?!难道他真是活腻味了不成么?真是好大的胆子!
日期:2008-11-9 16:32:15
(六)秘而不宣
起初,在刘庄心中的初步判断,写“反书”最大的嫌疑人,当然是与他关系最差的沛王刘辅,也可能是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
刘庄从东海王府中回来,立即命令身边的亲信开始秘密调查,主要就是围绕着上述三人,重点搜集证据去了。
创建缓存:b0080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