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52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对别人的担忧也一样。我的担忧只会掠夺他的力量,所以我与他保持和谐一致,我忘掉他便是对他极大的敬重。借由忘记他,我把他交托给他的灵魂,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但这需要极大的力量。去担心别人是容易得多了,有时人们还担心得相当夸张,但那也只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
      
        日期:2010-04-26 11:54:30
        负面思维的惯性
        对于自己负面的想法,我从觉醒之后对此有较清晰意识,近几天的觉察,发现惯性的思维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期内扭转过来的。
        上周五跟朋友约好去打羽毛球,我先到场地,8个场只剩下一个空场,我赶紧往里一站,着急地等待朋友的到来。可是人家不理我的占场,有两人在此场地打起球来,我也不好意思继续站下去,毕竟是单位的免费球场,谁都可以打。等朋友取来球拍,已经没有空场地了。那只能跟别人分场(各占半场)打球,上次也有人这样跟我们分场打过。轮到我要这样做时,有点隐忧,这样行吗?别人愿意吗?内心怯怯地不敢向别人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朋友引领着走进场,我再跟对方打个招呼,别人也很愿意分享场地一起打。我终于释怀了。
      
        前几天应里昂大学两个法国老师的应邀做了一个访谈关于华德福,谈了一个多小时,那个女老师对坐在沙发上的丈夫说了一下,我即刻想到谈了这么长时间是否让他们感到厌烦了,自己可能影响别人了,而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翻译马上解释说,老师只是说自己的喉咙不舒服,并没有我想的那个意思。当时感到自己有如此的想法真是不可思议,是完全脱离了对方真实情况的臆想,这就是我曾经深信不疑的自以为是的惯性思维,不仅曲解了对方的意思,还带给自己负面的感受。
      
        虽然惯性的思维依然存在,我会继续努力觉察出来,转变过来。觉察出负面的思想是改变的起点,行动让觉察不会落空,一点一滴行动起来,经年累月的努力和坚持必定会全胜而出。
        日期:2010-04-26 12:08:54
        与父母的边界
        在生活中,很多想法和为人处世方式我与父母还是有很多不同,在他们意见强烈时,我也会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他们一般都听不进去,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也只好作罢。以前,我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对的,才符合现居城市的人情世故,而父母那一套是乡下作风、小农意识,甚至有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教导他们,让他们接受我的想法。
      
        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当我说他们时只会激发他们更加坚持己见,抨击我的为人。我给自己最近的努力目标是:不批评父母,不以是非论断别人。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是,我与父母的想法、做法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不同之别,所以我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为人,我亦可有自己的处事方式,我与父母之间有了清晰的心理疆界。
      
        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为人处世的作风都是他长期生存经验的最终体现,这与他的成长环境、天生资质、后天造化有关,也是长期作用的一个结果,不是在朝夕间能改变的。耐心和尊重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好结果,我已经尝到了最初的甜头。
        日期:2010-04-26 14:06:51
        静默
        静默是一种力量,造物者让人有一张嘴和两个耳朵,也是让人多听少说。静默有时比言语更有力量。
        反思一下不能静默,就是喋喋不休地表达自己,自己的观念、想法、经验,彰显自己,自己的口才与价值。若能在滔滔不绝的表达中得到认可和赞赏,愈是让自己受鼓舞,更加投入兴奋地说下去,直到飘飘然找不到北。
      
        何以如此?也许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自我价值也需要体现,愈是得到认可和关注少的人,愈是渴望,越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人越是紧抓彰显的机会,在语言上过度表达,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夸夸其谈,给人一种虚空感,消耗了自身的能量,也失去了交流的机会,听不到别人的心声。只顾自我表达的人,往往没有省思之心。
        静默是一种力量。自身固有坚实的价值观不再需要言语上的表现和张扬,也不需要寻求别人不断支持和认同。一种内在的淡定和自信,平等与尊重才能学会在静默中倾听,在倾听中交流和汲取养分。
        日期:2010-04-26 14:33:06
        倾听(1)
        倾听,认真地听取(在网上汉典上查到),何为认真地听取?认真首先要用心,才谓认真。用心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心必定要真诚。人们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诚去听呢?个人认为:
        倾听的首要表现在于以开放心态来听。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少有人走的路》派克的个人经历分享,他参加一次讲座,他听完后觉得听懂了主讲人的表达,也收获很大。可是不少听完讲座的人走出会场时说不知道主讲人在讲些什么,甚至批评起讲座。若是以封闭的心态去听,一定会一无所获的。
        在上工作坊时,老师一开始手中拿个水杯,让学员们讲讲杯子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装进水,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各种状况:倒着放、平放、带盖、已经盛满水。只有不带盖,杯口朝上的杯子空杯子能继续盛水。三天课程后一个学员说老师这个给了她很大的启发,让自己以“空杯子”正确的放置开放心态吸收老师的课程。
        倾听,真诚地倾听,必以开放的心态,放下自我,忘记自己所知、所经验,倒空的状态下去聆听对方,对方的信息才能真正进入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别人的体验。所有不能放下的关于自我的认知、经验都会成为倾听别人的阻碍和抗拒。
        日期:2010-04-26 15:51:56
        倾听(2)
        倾听第二重要因素是专注。记得在与《倾听孩子》的译者分享时,她让我们一对一平座着,握着对方的双手,目光专注地看着对方,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不打断不打岔地一直听对方讲。在工作坊时,老师也是让我们彼此凝望着对方专注地听。
      
        在参加巴哈伊祷告时,女主人常常会用目光专注地看着我听我说,偶尔会凝视我与我眼睛交流,这给我带来被接纳、尊重、重视的感觉,意识到她是多么认真地聆听自己、理解自己。
        在大家一起聚会交谈时,听别人说话,若对方的话题不能吸引我的话,我常常不能集中精神,并没有真正去倾听别人。有时一对一谈话,我并不习惯专注地看着对方、倾听对方,时常不由自主地游离自己的目光,越过对方看向别处,或走神到对他的形象的关注上。
        这也让我意识到,倾听需要学习、练习,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日期:2010-04-26 16:05:16
        倾听(3)
        倾听需要肢体上的支持与平等。张牧师跟学员们分享他在美国经历的一个情景:一个高大的美国成人一路上倾斜侧弯着身体与一个男孩交谈,走了很长的路,谈了不断的时间,那个成人一种保持着如此特别走路姿态。
        在教养的书籍上,我也多次接受这样的教导,最好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目光平视。让我体会到肢体上的平等原来可以带来心灵上的平等是在SZ的工作坊上,我跟一个较高大的男学员一起对话时,当我看他是时需要仰望,他则俯视我,没想到身体上高度的差距竟然给我无形的压力和不平等感,同时也理解了幼小的孩子在跟站着的大人对话时承受着现实的压迫感。肢体上的迁就和形体上的平等在倾听同样重要(这在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有较为详尽的描述与分析)。
      
        日期:2010-04-27 16:50:57
        自我检讨
        昨晚睡觉前,我问儿子:妈妈好不好?儿子无语,神情有些落寞和伤感,我看见他眼里涌出了少许眼泪。会如此唐突地问孩子这样的一个问题,也许更多的是问自己,带着内心的质疑。
        孩子今年春天时常生病,最近又感冒了,这让我心里有些无法承受,烦躁而焦虑,他的生病对我带来了负担,同时也令妈妈很不爽,孩子不能去幼儿园要在家照顾他,我与妈妈对孩子生病不耐烦情绪彼此影响和强化,即使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还是能感受到压力和痛苦。
      




返回目录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首章]  [尾章] 152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9215d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