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53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去年孩子身体渐渐好起来之后,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他好久不生病的舒服日子,忽然间他适应不了南方变化无常的春天,多病起来,打破了隐藏在我内心深处的良好预期:孩子身体健康、少生病。我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忍耐,变得焦躁不安,抱怨熬得辛苦。困境唤醒和激发的忍耐和坚持在平顺的日子里消退,再度显露缺乏耐心和坚韧的浮躁。良好的品质需要生活长久的磨砺才能稳定,最终成为生命的内在本质。
      
        成人不能承受生活时,转由孩子去承受。如同我曾经承受了太多太多父母不能承受的生活压力和负面的情绪。认识到这一点,让我心酸落泪,我的孩子正在经历着自己深切的苦楚。孩子,疾病让我们的灵性变得坚强,妈妈不会让你受不该由你来受生活之苦,以前那么艰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而今我会继续忍耐与坚韧而行。
        日期:2010-04-28 16:02:58
        预想与假设
        《爱的序位》介绍的海灵格做个案的实录中,个案家排后,海灵格从家排中看到的事实真相,引导出对个案有帮助的解决方向或图景。有不少时候,其他的学员会对家排呈现的画面或解决方向提出异议或假设出现其他的可能。海灵格在这种情况下总是果决地反问:如此的异议和假设对个案起正面的作用吗?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很多时候,异议只会导致争执,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引上歧途。而假设并不是发生的事实,并不存在,海灵格拒绝把精力耗费解决假设问题之上,确保全然地投入解决当下问题之上。
      
        海灵格的做法给我带来很深的触动和启发。当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或出现一些情况时,我父亲经常的反应不是把心力用在解决眼前的事情上,他马上预想到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诸多负面情形,随着而来的是沮丧、紧张、惶恐、激动。若是家人提出不同的情形,必然发生争执,他老人家还坚持自己的假设,如同真实发生了那样,因为内心恐惧让他意识不到那些都只是自己头脑中的空想。
      
        我自己也存在跟父亲同样的问题,可能程度没那么严重而已,还好是我已经对此有所觉醒了。比如在解决孩子上幼儿园接送的校车问题,我也提出过没用异议和不切实际的假设,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打住了闭嘴了,听别人怎么说,怎么想,如何解决切实的问题,有了一个最好的学习如何正确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脑海中冒出对解决当下问题无用的异议、空想、假设时,立马警觉并打住,把自己拉回到当下的现实中,在真实的处境中全力以赴。
        日期:2010-04-28 16:45:33
        面对苦难
        上周末在南都上瞄到了一篇文章,一个经历文革的作家,他说文革加深了他对苦难的体验和理解,文革对当时大部分国民来说是一场大的灾难,也有不少人在这次浩劫中丧生。
      
        文革是时代的苦难,抑郁是个体命运的苦难。当我能够直面人生的苦难,坚韧地走过时,我拥有了面对苦难的勇气与力量,苦难带来非凡的生命体验,拓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其中的痛与苦都得默默承受后得到意想不到的升华,它变成了一笔生命财富。
        忽然意识到,曾经所有的退缩、逃避、指责、抱怨都是一种逃避,无法面对命运的残酷和不幸的一种逃避。在人生的困境中,我们指责别人,抱怨遭遇,逃离往往比直面要容易得多,同时我会有一种深深的软弱、无助、无望感,对生活失去了主宰和自我控制,被艰难的处境紧紧地束缚、困扰。
        直面命运需要无比的勇气。我发现,当自己能谦卑地臣服于命运之时,勇气与力量就会在内在慢慢地升起,让自己变得坚强而自由,带给自己面对困境意志和新的希望、转机,找到正确的路径走出困境。
        以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里的一段契合我心的话作为结束:我们的挑战是培养高的自我价值,有冒险精神和有动力去创造新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并随时做好准备,我们的生活必将充满无限可能。
        日期:2010-05-05 16:53:13
      
        模式反应
        只要孩子生病咳嗽起来,我的焦虑情绪遏制不住地产生,好像是一种条件反射那样。上周我开了个工作上的会议,对于领导的工作安排,我认为不是那么合理,抵触情绪就上来了,不经思考地顶了回去,我不干。如此激烈的反应都令自己大吃一惊,如此的态度反应多么像自己的父母啊,我不是成熟很多,淡定已久了吗?遇到事情时,老毛病还不是照犯了?
      
        模式反应,是自幼形成行事多年来的自动化反应方式。与自己习惯作斗争时,需要给自己多些耐心和时间。
        五一跟孩子幼儿园的家长一起去郊游,坐在同一车上的孩子从我上车开始就一个劲地咳嗽,旁边的爸爸妈妈心情放松,没有任何焦虑的表现,真是淡定的家长,他们自己也说没有那么紧张,当爸爸的还说每次咳嗽只会煮无花果水给孩子喝,孩子喝就呕,呕了就好了。这个孩子的体质也一般,人家就是有这么好的心态,值得我学习。
        关于反应模式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跟一个初中同学站在路边聊天,谁知一辆大车经过时,把路面水坑里的脏水溅起,洒了同学一个裤筒如同泥印花,她逗乐地说,干脆洒了另一只裤,人家还以为是印花呢!当时我有些吃惊,她竟然不恼怒,若是换做我,第一反应就是愤怒,指责对方的缺德,遇到水坑还开得那么猛,自己倒霉给溅脏了。人与人是多么不同啊!
      
        觉察我原生家庭对生活的反应模式,遇到不顺心的事,首先坏情绪先起来,紧接着是糟糕的预测,然后不是抱怨就是指责,而不是接受已发生的事情,如何集中精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最近跟一女同事聊天,说到她老公做生意会遇到很多麻烦事,她嫌烦人,她老公则觉得做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事,想办法解决就是,所以乐此不疲。难怪她老公在现实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有了觉察,有了正确的模式,我开始改变自己原有的反应模式,学习、实践良好的反应模式。首先要克制的是自己的情绪,其实也是克服对生活的恐惧,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平静接受,有信心去克服困难。其次是把所有的能量集中于解决问题之上,不去想如果、假如,就是说不后悔也不为未发生的去空想,耗费自己的精力。
      
        自我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条漫长的旅途,只要我一点一滴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下去,走向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
        日期:2010-05-10 16:41:33
        认知与行动的距离
        昨天下课之后,逮住何老师(一直顽强执着于幼儿教育,在华德福教育之旅上成长了5年之久的主课老师)请教她:孩子对来我家的一个小男孩很不欢迎,栓门不让他进来,我妈妈去开门时,他表现的极度愤怒,打起我妈。在我答应他要求欲望时,他也会有过激的反应,愤怒和打人。
        何老师说,孩子的表现还是缺乏安全感,一般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要不退缩,要不进攻。在孩子有此表现时,大人要表达对他的接纳、关爱、理解,可以紧紧地抱住他,他会在你的怀中慢慢平静下来。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改善情况,如果你在此时表现得不知所措时,孩子的情况只能越演越烈,他更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这在《倾听孩子》里有详尽的描写。
      
        是的,我一年多看了倾听孩子这本书,也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我还想起了李跃儿也曾与大家分享过类似的片段,孩子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会出现的激愤的反应,作为父母、老师要陪伴他身边或抱住他,理解支持他,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情况就会好转。
        对此,我已经有了较为透彻的认识,在自己孩子出现同种情景时,我却没有相应的行动了。因为我不曾做过,也不曾练习过,保持了原有的惯性,不知如何是好。内心存在着犹疑:我能这样行动吗?其实我还没有坚信自己了解的,也没有意志去行动起来。在育儿的过程中,对孩子睡觉时间,生活节奏的安排上,我也曾经因内心不够坚定而无法给孩子稳定的生活节奏,直到我能内心坚定清晰时,才能付诸行动,孩子自然就会跟随。
      
        认识与行动是有距离的,很可能是天然之别,是认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成长之路上走过来,全凭着意志和行动力,才能超越自我的局限,抵达生命的更高层次。
        日期:2010-05-10 16:58:23
        控制自我
        昨天上课时,伊芙琳老师上午课程讲到多种颜色的棉布、丝绸,孩子会很喜欢,他可以有很多的想象和玩法。
      




返回目录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首章]  [尾章] 153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13677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