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
第93节日期:2009-10-13 22:11:57
心理诸葛21 当一个人处于愤怒状态的时候,往往会放松内心的心理防线,而将自己对愤怒源的不满倾泻而出。 利用这一心理规律来让人说出真实想法的策略就是“坏心情策略”。 诸葛亮就是要故意激怒周瑜,让他放弃伪装,迫不及待得要和自己联手抗曹。 周瑜强抑兴奋,问道:“哪两个人,可退曹兵?” 诸葛亮见周瑜已经上钩,故意先不说这两人名姓,而是继续诱导周瑜进入愤怒轨道:“江东少了这两个人,就像大树落两叶,千仓减二粟。这两人虽然无足轻重,但却极称曹操之心啊!” 周瑜有点急了,问道:“到底是哪两个人?” 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在隆中的时候,曾经听说曹操在漳河边上建了一座铜雀台。曹操平生素好女色,早就艳羡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这两个女子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经许愿说,我一愿得天下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 诸葛亮正说之间,周瑜脸色已然铁青,强自抑制,而边上的鲁肃早已吓得脸色煞白。诸葛亮却自顾自说了下去:“……置于铜雀台,日夕陪伴,颐养天年,虽死无恨也!将军何不去寻访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给曹操,曹操心满意足,必然星夜撤回邺城。这就是当年范蠡献西施的美人计啊。”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老婆。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人都无法容忍把自己的老婆送给敌人来避免战祸。像周瑜这样顾盼自雄的人,听了更是愤怒不已。但他毕竟英才过人,对于如此有辱自尊的事情,还是要先问一个明白。到底曹操有没有这样宣扬过?如果诸葛亮只是信口雌黄,那么这笔帐就要算到诸葛亮的头上。 周瑜问:“你这样说,可有什么根据?” 诸葛亮说:“当然有啊。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曾经奉曹操之命写过一篇《铜雀台赋》,这里面就写明了。” 周瑜说:“你可还记得?” 诸葛亮本是有备而发,怎么会不记得呢?于是朗朗上口,从头背起:“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周瑜不及听完,就跳了起来,指着北面大骂:“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功夫做足,连忙起身制止,说:“当年匈奴屡次侵犯我疆界,大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元帝还曾经以明妃嫁之,将军何必怜惜民间两个女子呢?” 周瑜怒道:“虽然是民间之女,但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之妻,小乔是我妻。” 诸葛亮连忙说:“死罪,死罪,我实在是不知情啊!” 周瑜道:“我和曹贼势不两立!”诸葛亮反而开始拉后腿:“将军要三思而行啊。” 周瑜怒气头上,冲口而出:“我意已决!请孔明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诸葛亮心中大喜,忙道:“承蒙将军不弃,我愿效犬马之劳!” 诸葛亮的“坏心情策略”大功告成,一下子挑起来周瑜的怒火,逼出了周瑜的真心话。诸葛亮自此才算是立住了脚跟。 “坏心情策略”的使用非常不容易,其关键之处在于,导致对方心情不快的因素一定不能来自于说服者本身。否则,如果是诸葛亮自身的因素激发了周瑜的怒火,那么周瑜必然会以诸葛亮为发泄对象。而诸葛亮则是巧妙地利用曹操来激怒周瑜,自己却假装毫不知情,自然就让自己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周瑜大骂曹操了。 诸葛亮采用这个策略,也是迫于无奈,非如此不能立足。这其实是他在东吴停留整个期间最大的一次冒险,比他后来草船借箭,借东风后逃脱等都要凶险得多。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其实,他所背诵的曹植的《铜雀台赋》中根本就没有提及曹操贪慕二乔美色,想要据为己有的用心。铜雀台共有三栋楼。左为玉龙,右为金凤、中为铜雀。三楼之间有两座桥相连。所谓的“二乔”不过是“二桥”罢了。 曹子建文采名扬天下,他的名篇传颂天下,周瑜也是一员儒将。一旦被周瑜发现,诸葛亮的下场机会极惨。所以说,这是他江东之旅的最大一次冒险。 诸葛亮这样明目张胆地“移花接木”,难道就不怕被周瑜发现吗? 实际上,诸葛亮从刚才自己略一冷笑,周瑜就按捺不住判定周瑜虽然智谋出众,却是城府不深,沉不住气。而一个沉不住气的人,一旦被激怒了,就会立即失去理智的思考。所谓察言观色,像诸葛亮这样做才是上品。 而随后诸葛亮一气呵成,抑扬顿挫背诵曹子建的华章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诸葛亮支支吾吾,似是而非,用几句“大概、可能”的话语,周瑜就会有时间来考虑一下其中的真实性。但诸葛亮连贯背诵,出乎自然,就让周瑜觉得十分可信。 诸葛亮冒险一试,终告成功。 如果周瑜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里面的问题。就算曹操真的是想将二乔据为己有,曹植作为他的儿子,怎么可能会把父亲的这种不算光彩的心思写入诗篇呢?难道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曹操的好色之心吗?所以,这是不符合基本逻辑的。但周瑜在怒气勃发的时候,是不会想到的。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敢冒险的原因。 但是,周瑜毕竟不是傻子,事后他冷静下来,还是会想起这件令他极为恼火的事情。等他把曹子建的文章找来一看,就会发现诸葛亮对他的戏弄。周瑜明白真相后,当然是大光其祸,对诸葛亮恼怒万分。但他再也不能声张,以免被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了诸葛亮的愚弄。但周瑜也不会就此吃了哑巴亏,他大权在握,总是可以找到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机会的。周瑜后来之所以屡屡给诸葛亮出难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今天诸葛亮的“坏心情策略”。这也许是诸葛亮始料不及的。 周瑜抗曹之心更为坚决。第二天来见孙权,阐明自己的意见。 周瑜提出了抗击曹操并能战而胜之的四点理由。 第一,曹操大本营的北方有马超韩遂未平,是曹操的后患。第二,曹操所部,擅长步战,却要和东吴在水上开战,必然落了下风。第三,时节即将隆冬,战马缺少草料。第四,中原之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必然生病,导致战斗力下降。 有这四个因素,曹操虽强,也不可怕。东吴兵少,也必可战而胜之。 孙权一听,真是心花怒放,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样。前番诸葛亮因为对曹操先扬后抑的缘故,只是泛泛地说曹操并不可怕。而今天周瑜的分析,有理有据,确是极其典范的中心途径说服。如果周瑜早一点回来,对孙权说了这番话,那么诸葛亮真的就没有任何机会掺和其中了。 这也说明,周瑜年纪轻轻,就能担当东吴的军事主帅,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周瑜知道,孙权的特点就是狐疑不定,当即补上一句:“我必定为将军奋力血战,万死不辞,只是担心将军犹豫啊。” 孙权当即拔出佩剑,用力砍下面前奏案一角,大声说道:“如诸将,官吏再言降曹者,与此案同!” 诸葛亮没能办到的事情,周瑜办到了。孙权用拔剑斩案为自己的承诺加上了一道重重的保险。此后,他只能按照“承诺——一致”的原则,沿着抗曹的道路,一条道走到黑了,而不能回头了。 周瑜回到住处,兴冲冲地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等在此处的诸葛亮。 诸葛亮听了周瑜如何说服孙权,不由暗自佩服,觉得自己还真是小看了周瑜。周瑜的这一番分析还真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如果自己当初就能想到这四点,那么孙权当天就应该挥剑斩案,而不用辗转反侧,等着周瑜回来了。 所谓高手,就是悟性极高,极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此后,他在刘备新丧,刘禅初继位的时候,就是用周瑜的这套思路,“安居平五路”,将魏国发起的五路大军的进攻消弭于无形之中。 周瑜本来也可以从与诸葛亮的交往中学到很多东西。但可惜的是,妒嫉与羞愤占据了周瑜的内心,让他没法静下心来体味诸葛亮那非同一般的智慧。 ×××××× 心理学家感悟:妒嫉最会蒙蔽学习的眼睛。 |
第93节_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在线阅读_陈禹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97 t:218-2990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d9009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