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
第94节日期:2009-10-16 20:34:12
22 周瑜从鲁肃处详细了解了诸葛亮的才能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刘备在这样的人才辅助下,必然成为东吴的大患。 周瑜与鲁肃说起自己的远忧。鲁肃当即想起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当初,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又向孙权推荐了诸葛瑾。 鲁肃说:“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兄长,不如让他以兄弟之情去劝说诸葛亮一同为为吴侯效力,岂不美哉?” 周瑜连连称善,这是化敌为友的最好办法。他当即请来诸葛瑾,要他去劝诸葛亮“跳槽”。诸葛瑾领命而去,左思右想,要如何说服兄弟。诸葛瑾当然了解兄弟的口才和能力,江东群儒的车轮大战都胜不过他,何况自己口拙嘴笨呢?但诸葛瑾的杀手锏是“手足之情”,他决定“以情动人”。 诸葛瑾来见诸葛亮,一见面,尚未说话,就先流泪哭了起来。 诸葛亮和兄长分开也有挺长一段时间了,也不免动了感情,两人诉说离别之情。 诸葛瑾抽泣着说:“兄弟啊,你可曾知道伯夷叔齐这两个人的手足之情吗?” 在这个敏感的环境中,诸葛亮保持了高度的警觉。他顿时明白了过来,心里暗想:“一定是周瑜让阿哥来劝我归附东吴了。” 诸葛亮当然不会归附东吴的。如果要投东吴,他早就可以过来了,何必等到现在?但手足之情的说服力是巨大的,该如何拒绝又不伤害兄长的自尊心呢?诸葛亮一边紧张地思考,一边不动声色地回答说:“伯夷叔齐是古时候的贤人啊。” 这两人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感情几号。孤竹君遗命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诸葛瑾说:“伯夷叔齐这哥俩,活在一起,死在一起。我和你也是一母同胞,却各事其主,早晚不能相见。想想伯夷叔齐,真是万分羞愧啊!” 诸葛亮想到了自己和兄长之间几乎完全对等的境况,办法也就随之而来。 这种办法就是“镜像反制”。既然双方的境况情形是对等平衡的,那么,你准备用来说服我的所有理由,都可以被我用来说服你。但我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要说服你,而只是要抵制你对我的说服。这种办法不但能够轻易达到效果,而且柔软无伤。 诸葛亮说:“阿哥啊,我有一个办法,能够让咱们俩忠孝两全,朝夕相守!” 诸葛瑾以为兄弟被自己打动了,一阵欢喜,连忙说:“说来听听。” 诸葛亮说:“我和兄长都是汉室之臣。现在刘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如果兄长能够放弃东吴,和我一起侍奉刘皇叔。这就是全忠了。咱们父母坟茔都在北方,如果兄长和我一起回归江北,那么早晚祭祀拜扫,也就很方便了。这就是全孝了。你意下如何呢?” 诸葛瑾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本来是我来劝他的,怎么反倒被他劝了去呢?” 而且,诸葛亮的话里还埋下了很厉害的伏笔,如果诸葛瑾还是要强行开口,那么,不忠不孝的罪名随时就可以反扣过去。这里,诸葛亮暂时先点到为止。 诸葛瑾应变的能力本来就不很强,这时也只能无话可说了,只能悻悻而去。 诸葛瑾回报周瑜。 周瑜心想,既然诸葛亮不肯改换门庭,那么为了东吴的利益不被分肥,就不能让他继续留在东吴了,必须给他出难题,让他知难而退,早点回去。 周瑜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周瑜当下升帐,派人请诸葛亮来议事。 双方坐定,周瑜摆出一副请教的样式,问道:“当年曹操在官渡怎么能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呢?先生精通兵法,能否赐教啊。” 诸葛亮的警觉性很高,知道必然是因为阿哥劝我不动,又想法来为难我,想让我知难而退。但是,你可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我既然来了,不达到我预期目的是不会回去的。一旦达到了我的目的,你就是留我,我也再不肯多停留的。 诸葛亮说:“我听说大概是曹操采纳了许攸的计谋,烧了袁绍的乌巢之粮,所以一战成功。” 周瑜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先生之言极是啊!看来,烧毁粮草是以少胜多的保证啊。现在曹操有八十三万军马,我们只有三万军马,怎么能阻挡呢?必须先烧了曹操的粮草。我听说曹军的粮草都在聚铁山。先生你久居汉上,熟悉地理。既然咱们两家联合,我也就不客气了。就请先生率领一千兵马,星夜前往聚铁山去烧曹操的粮草!” 这摆明是在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当然可以推脱,但一推脱,就留下了无能、不肯出力的口实,将来即便破曹大赢,也就没有资格谈分红了。所以,诸葛亮不能推脱。但不推脱,又该如何完成这个天大的难题呢?用一千军马去烧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粮草,怎么可能做到呢?曹操是个行兵布阵的大行家,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性,怎么会不派重兵把守呢? 诸葛亮该何去何从呢? 只见诸葛亮满面笑容,胸膛挺起,自信满满地站起身来接令,欢欣之极离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说:“哈哈,没想到破曹第一奇功竟然落在我的身上,哈哈!” 周瑜见状,心中有些狐疑,又担心诸葛亮只是在故弄玄虚,等众人散去,单独嘱咐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动静。 鲁肃正为诸葛亮担忧,急忙来见诸葛亮。却见诸葛亮整点军船就要出发。鲁肃不忍见诸葛亮去送死,急问:“先生此去能成功否?”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我水战步战、马战车站,无不精通,何愁不能建这大功?等我烧了曹操的粮草,曹操必然很快退兵,那么破曹首功不就得记在我诸葛亮的身上了?哈哈,这可真是名垂青史的荣耀了。子敬不要耽误我立功啊,等我回来再述……” 鲁肃急忙回报周瑜,周瑜一听,心想:“我本来是想为难他的。如果让他平空得了这场大功,那反而正好成全了他。不行,这个功劳绝对不能让诸葛亮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诸葛亮带一千兵马,就能成功。我再多带点,带它个一万人马,何愁不能成功?” 周瑜立即派鲁肃紧急传令,让诸葛亮停船不发。诸葛亮交割完毕,一阵轻松,又是放声大笑。鲁肃十分诧异,心想,转眼间你的破曹第一功就没了,怎么还笑得出来? 诸葛亮说:“周郎让我去烧粮,不过是想让我知难而退罢了。如果我迎难而上,就借曹操之手除了我。曹操一贯善于烧别人的粮草,自己怎么能不严加防备?别说我带一千人马去,就是周郎自己带一万人去,也是有去无回。子敬,你回去转告周郎一句,别老是想着讨巧取胜了,还是好好谋划一下正面水上作战吧。另外,还请转告,目下孙刘联合,可要注意同心协力啊。” 周瑜本来是以“烧粮”来为难诸葛亮的。为什么诸葛亮能反过来让周瑜相信“烧粮”是一件唾手可得的大功劳呢? 这就是“自信的表达方式”所起到的说服作用。 面对难题,诸葛亮没有丝毫犹豫,直截了当地欢然接受,然后大张旗鼓,大肆渲染自己的必然成功,并洋洋自得于成功即将带来的名利双收。自信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哪怕是假装出来的自信,也同样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假装自信一定不能留下任何犹疑的蛛丝马迹。 周瑜听了鲁肃的回报,觉得再度受了诸葛亮的愚弄,内心的挫折感油然而生。此前,他冷对、排挤、为难诸葛亮主要还是出自于组织利益的考量,唯恐刘备借力东吴掠美。这亦属正常。 但是,当周瑜多次和诸葛亮较量都落了下风后,事情的性质就起了变化。周瑜心底的妒嫉之火就被点燃了。矛盾的重点不再着眼于组织利益之争,而是畸变为个人能力之争。 这不能不说一件遗憾的事情。周瑜诸葛亮,号称一时瑜亮,都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一旦他们将主要的精力用于斗智内耗,那么破曹大业就岌岌可危了。 所幸的是,尽管周瑜咄咄逼人,但诸葛亮始终保持了清醒。但是他的日子却日趋艰难,既要有效保护自己,又要尽力将内斗之争转化为对敌斗争,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周瑜态度的转变,也进一步坚定了诸葛亮“故弄玄虚”的决心。若不如此,他的正确意见就很难被采纳;若不如此,他的合理功劳也无法得到承认。若不如此,日后刘备方就不能名正言顺地从破曹中分得利益。 而此时的周瑜,已经想出了一个针对诸葛亮的釜底抽薪的恶计。一旦此计得逞,任诸葛亮才高八斗,冠绝天下,他的一腔心血、苦心经营也全部付诸东流。 ××××××××××× 心理学家感悟:自信是达致他信的捷径。 |
第94节_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在线阅读_陈禹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97 t:217-15548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4552b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