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
第130节在魏晋文坛上,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并驾齐驱,难分高下。就各自文学集团中的地位而言,在竹林七贤中,嵇康和阮籍地位稍高一些,其他人气场相对偏弱。建安七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孔融和王粲的名气最大,气场最强。孔融我们讲过了,下面讲一讲王粲。
王粲的家世非常显赫,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过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过司空,属于汉末官-场 的一线重臣。王畅是和名臣李膺齐名的士林名士,因为王畅和李膺坚决反对宦官干政,遭到宦官的废黜,由是在士林中打出了好名声。王粲出身于清流名门,也决定了他必定要在文坛混饭吃。 王粲可不是一般文人,在王粲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受到文坛宗师蔡邕高看,每次王粲来蔡府,蔡邕都要亲自出门迎接。以蔡邕的身份,如此纡尊降贵,可见王粲的才华足以折服蔡邕。蔡邕甚至把王粲当成了自己在文坛上的继承人,“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后来因天下大乱,王粲避难荆州,可由于王粲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得不到向来以貌取人的刘表的重视,郁郁不得志。直到曹孟德南下荆州时,王粲才重新回到中原文坛。曹孟德用人向来是惟才是举,何况他又是文坛领袖,自然与王粲惺惺相惜,重用王粲。 王粲在政坛上没什么作为,他主要的贡献是在文坛上,这里才是他的乐土。在建安七子中,孔融和王粲最为知名,但孔融长于赋、文而短于诗,孔融很少写诗。 王粲正相反,虽然王粲也写过佳赋,比如著名的《登楼赋》,还有《浮淮赋》、《出妇赋》、《寡妇赋》,但真正让王粲名重天下的,还是他的五言诗。梁人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从某个角度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到王粲诗的代表作,非那首著名的《七哀诗第一》莫属,全诗如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生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这首诗描写的是董卓死后,李榷、郭汜拥兵作乱,王粲从长安南下荆州避难,看到百姓深陷战乱的惨状。其中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成为后世对汉末乱世的经典评语。“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写的非常真实,触动人们心灵最脆弱的那根弦,心酸,悲痛,让人不忍卒读。 这首《七哀诗》运用的是乐府诗的白描手法,朴实无华,镜头感非常强,就像是一部王粲南逃过程所见所闻的纪录片。而另外一首在荆州避难时写的《七哀诗》则显示了王粲高深的文学功底和文字掌控能力,《七哀诗第二》给人的感觉不像诗,而是一篇五言诗形式的短赋。诗中对仗工整,词藻华丽,诗如下: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覊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这首诗最特别的地方,还不在于诗的内容,而是暴露了以王粲为代表的避乱于南方的中原士人的优越感,他们虽然暂时远离中原,但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回到中原。在汉魏时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还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还没有大规模开发,所以在绝大多数士人的眼中,中原才是他们的天堂。 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次子刘琮袭位,随后曹孟德大举南下,避难荆州的王粲伙同傅巽、蒯越等人,劝说刘琮投降曹孟德。其实就算刘琮不降,只要刘琮愿意放王粲等人北归,这些人会立刻卷起铺盖,欢天喜地的找曹孟德要饭吃。江东张昭那伙名士也是这样想的,可惜他们的春秋大梦被周瑜给搅黄了。 说到建安七子的知名度,孔融和王粲之后,可能就要算得上是陈琳了。甚至从作品的传播度来看,陈琳还要在王粲之上,因为陈琳曾经写过一篇在历史上超级有名的文章《为袁绍檄豫州文》,就是替曹孟德治愈头风病的那篇名作。 陈琳是汉魏晋时代文坛中一文成名的典型,虽然陈琳写过不少精品诗作,但历史唯独记住了陈琳这篇名垂千古的檄文。这篇《为袁绍檄豫州文》与隋末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唐朝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明初宋濂《奉天讨元檄》可以并称为檄文史上的四大经典名篇。 陈琳这篇檄文站在袁绍的立场上痛骂曹孟德,曹孟德做过的丑事都晒在光天化日之下,连曹孟德的祖宗八辈也被陈琳给拎出来骂了个遍,骂的真叫狠!不过这篇檄文对后世做出的最大贡献,是陈琳提到了曹孟德盗墓的事情,比如曹孟德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一般来说,政治目的极强的檄文在文采上总嫌不足,但以上这四篇檄文之所以能名传后世,一是文章的气势霸道雄壮,一是文章的词藻华丽惊艳。这四篇檄文的作文陈琳、祖君彦、骆宾王、宋濂都是当时文坛重将,文笔自不必多说。没两把刷子,靠什么在文化圈子中混? 《为袁绍檄豫州文》气势磅礴,最精彩的一段是:“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有何不灭者哉!”写的何其霸道!可惜袁绍是个银样蜡枪头,最终败给了曹孟德。幸亏曹孟德胸怀博大,没杀陈琳,要换成是心胸狭窄的孙权,陈琳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 日期:2010-04-08 16:51:58 四十九 蓬莱文章建安骨——三国文学纵横谈 下 中 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如果说知名度,他不如孔、王、陈,但若论子孙的知名度,那就太响亮了。竹林七贤两大领袖之一的阮籍,就是阮瑀的儿子,而另一个狂生阮咸,是阮瑀的孙子。能在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打下地盘的,仅阮氏一家,别无分店。 在曹孟德的幕府中,阮瑀是和陈琳齐名的两大文案秘书。陈琳因为《为袁绍讨豫州文》而名声大噪,阮瑀诗、赋、文皆能应手,比如诗有《驾出北郭门行》、赋有《筝赋》、《止欲赋》。其实阮瑀的文章同样了得,阮瑀也有一篇相当于檄文的文章,就是《为曹公仡上与孙权》,但这篇绝妙的文章却没什么名气。 这篇书信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曹孟德公开抹黑周瑜在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的功劳,文章虽然是阮瑀写的,但却是曹孟德审阅过的,所以可以代表曹孟德的态度。曹孟德说赤壁之战是曹军遭到疫疾,自己主动烧船退还,江陵之战也是曹孟德主动命令曹仁撤军的,和周瑜没半毛钱的关系。 曹孟德之所以让阮瑀写这封书信,主要目的是打算修好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劝孙权听张昭的和议,与他联合,共击刘备。这时孙刘两家已经联合,曹孟德看的着急,就想挑拨孙刘的联盟关系。 可孙权也不是傻子,孙权和曹孟德联合起来灭掉刘备,曹孟德下一个就会拿他开刀。虽然曹孟德的战略目的没有达到,但阮瑀的这篇好文章却幸运的保留了下来,为后世研究三国历史留下了一份重要的文献,这也是阮瑀对历史做出的重要贡献吧。 喜欢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第130节_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在线阅读_姜狼豺尽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436 t:218-851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4d01f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