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

第126节

到了曹操取得中原统治权,又恢复了五铢钱的流通,不过因为战事繁忙,曹操并没有铸钱,而是继续流通散存在社会的五铢钱。经过董卓大规模的收铸,两汉的五铢钱已经存世不多,而曹操又没有新铸钱,所以汉末的五铢钱购买力又大大提升。
        因为汉末的五铢钱存世太少,流通起来确实不太方便,当时社会上主要的流通方式还是以实物结算,或者把粮食或绢布当成货币进行流通。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下诏废除五铢钱,正式认可了粮食和绢布的货币功能。
        但不久后,问题就来了。什么问题?很简单,就是造假。以前流通五铢钱的时候,社会上就有大量假五铢的存在。曹丕以为废除了钱币,就能避免造假,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粮食和绢布也能造假吗?具体的说,不是造假,而是掺假,比方有一次交易,买方购买了对方的货物,需要付出十斗谷子。如果想占便宜,很容易,把谷子在热水中浸泡,增加重量,然后以十斗谷子的重量进行交易。用绢布的交易也是这样,减轻绢布的重量,一匹绢抽走一部分,然后以一匹绢的重量交易。
        这种掺假的情况在曹魏初期非常普遍,虽然朝廷每每以严刑峻法惩罚掺假行为,但毕竟其中的利益太大了,有些人还是挺而走险,法禁不止。在司马芝等人的建议下,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四月,曹叡恢复了五铢钱的铸造,并流通于市。
        曹魏五铢钱的货币购买力是一比一,即一枚五铢的价值等同于其本身的币值。而蜀汉和东吴的货币则有些特殊,蜀汉和东吴也铸钱,但蜀吴钱的币值却不是一比一,而是一比一百,甚至是一比五百、一比一千。
        说的具体一些,蜀汉在刘备刚进成都后,因为刘备为了收买军心,曾许诺弟兄们进城后抢财物。结果等府库空了之后,刘备才发现他手上没钱花了。这时刘巴给刘备出了个主意:铸直百钱的五铢。即一枚五铢的币值是旧币值的一百倍,一枚新五铢等于一百枚旧五铢。
        孙权是个搂钱高手,他玩的比刘备还狠。嘉禾五年(236年),孙权“铸大钱,一当五百。”,称为“当泉五百”。一枚钱价值是旧五铢的五百倍。同时孙权还购买吴国臣民手上的铜料,没铜料拿什么铸钱啊。
        最值得注意的是,孙权还下诏禁止私人铸钱,违反者,依法论处。由此看来,东吴前期的私人铸钱之风盛行。如果允许私人铸钱,那利润都流到了个人腰包,朝廷一根毛都拔不到,不与民争利,官府喝西北风啊?
        孙权铸大面值的钱上了瘾,仅仅两年后(公元238年),在侍御史谢宏的建议下,孙权又铸造了面值一千的钱,称为“当千大钱”。当千大钱还不是东吴面值最大的货币,在东吴后期铸造了更狠的钱:当泉二千、当泉五千。
        无论是大泉一百,还是什么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这种非正常面值的钱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官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敲诈百姓的财富。东吴的大泉一钱出台后,在流通市场上引发了大混乱,物价飞涨,商人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极大。
        九年后(公元246年),孙权才总算发了点善心,下诏进行自我批评,说当初不应该相信谢宏的鬼话,让百姓们受苦了。随后孙权废除了所谓的大泉一千,同时回购民间的当泉一千,全部熔化。从这条史料上来看,东吴的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应该都是暴君孙皓的“杰作”。
        吴蜀钱币制度的混乱,导致吴蜀五铢的实际购买力非常不稳定,而曹魏流通的是币值稳定的五铢,所以中原地区的经济复苏,稳定的货币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古代的经济社会中,除了土地、绢布、货币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大宗,就是盐利。盐和粮食一样,都是人为了保持正常生存状态而必须吃的,”无盐则肿“。
        粮食能榷税,盐同样也能榷税,所以在很早以前,统治者就意识到了盐对于国家财政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时期,沿海诸国比如齐国就大兴煮盐,贩盐于列国,获利无数。
        汉末三国时期,虽然连年战乱,但盐利的问题依然受到了统治阶层的高度重视。曹操手下的尚书郎卫觊就说过:“盐,国之大宝也!”盐利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所以盐一直是官营的,但因战乱,政府已经失去了对采盐权的控制。私人霸占盐池,财富都流入了个人腰包。
        卫觊建议通过强行的国家行政手段将盐池的开采经营权收回来,然后实行专营,用卖盐的收入购买国家需要的战略物资,同时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稳定人心。曹操认为此议可行,只要霸住了盐池,就不愁没钱花了。如果不是兜里缺银子,曹操也不至于去掘古人的坟头,发死人财,落得万世骂名。
        中原地区的主要盐产地有河东、太原、勃海、雁门、渔阳、陇西、关中等地。盐一般产于天气干燥少雨的地区,比如凉州的武威、酒泉,雍州的长安、天水、南安等地。在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凉州刺史徐邈就修复陇西盐池,司马懿建议从冀州抽调五千精壮农夫赴关中采盐,“以益军实”。
        魏国通过卖盐发家致富,蜀汉也有办法靠卖盐发财。蜀汉境内有许多著名的盐产地,比如临邛、朐肕、西充国、牛鞞等地。与中原地区的盐池不同,西南地区的盐是通过开发盐火井取得的。
      
        益州的盐产量非常丰富,卖盐利润非常高。刘备刚定益州时,就非常重视盐的开采销售工作,置盐府校尉、司盐校尉,专管盐、铁。《三国志.王连传》就记载:“(王连)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在蜀汉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盐利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东吴的食盐开采则另外一种情况,这里沿海,主要是通过煮盐来卖钱。西汉的吴王刘濞“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仅靠卖盐的收入就能养得起一个大国,足见盐利之丰厚。
        东吴的产盐地主要有海盐、高要、番海等地,都是沿海地区。东吴也设有司盐校尉,专门负责盐务。东吴的盐产量是非常丰富的,东吴大将朱桓死后,因家境贫寒,孙权赐给朱桓家人五千斛盐。当然办丧事用不了这么多盐,这些盐可以到市场上销售,换取现钱。
        三国经济的事情,就讲到这里吧。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0条记录; 当前126页/共140页   

[首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尾页]


第126节_势分三足鼎 ———————— 三国往事闲弹在线阅读_姜狼豺尽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436 t:218-124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d16e0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